《全面战争三国》建国历史资料科普 游戏中有哪些古代国家?
全面战争三国游戏中有哪些古代国家?有玩家对游戏中出现的历史国家进行了汇总,对古代三国时期出现的小国家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看下玩家“夜鱼雪猫”总结的这篇全面战争三国建国历史资料科普吧。https://images.ali213.net/picfile/pic/2019/05/21/584_2019052110419278.jpg 建国历史资料科普 小提示:全面战争目前共三十七个建国,其中可搜到历史为二十五个国。 1.黄祖(隋国)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2.随国(湖北省随州市)是周同姓诸侯国,后为楚附庸国,亡于楚国。 历史传说 相传早在女娲开天辟地时,就有一个名为随的人,他的后代就以随为姓。至周代,王族中有一支被分封于随(今湖北随州),建随国,侯爵,为周诸侯国之一。周末,并于楚,原随国贵族有人以随为姓。另外,春秋战国时,原陶唐氏之后杜伯的玄孙士会在晋国担任士大夫职务,以随为食邑,史称随会。他受封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东,子孙留居于此,也姓随。至隋朝初年,上述三支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隋姓主体。 3.(刘繇)越国 越国(又称作“于越”),是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我们所熟知的春秋五霸的勾践卧薪尝胆即是第39代越王。史书称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国君为姒姓。 4.陶应(鲁国) 鲁国,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姬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鲁公即鲁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前256年,楚国发兵攻打鲁国,鲁军弱小,不敌,被楚军打得人仰马翻,不久后楚军大破鲁国首都的守军,攻入城池,将鲁顷公废掉,鲁国至此亡国。 5.刘岱(唐国) 唐国是中国历史上三代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侯爵爵位,国君为祁姓。尧号称陶唐氏,后代的封国在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周朝时周成王灭古唐国后,分封其弟叔虞的封国在古唐国的故土,为唐国,即后来的晋国;尧的后裔改封为现今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前506年,与吴国、蔡国一起参加柏举之战击败楚国,次年被复仇的楚国所灭。https://images.ali213.net/picfile/pic/2018/11/01/584_2018110163846336.jpg 6.孔伷(陈国) 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资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大姬)嫁给了从商投降后担任周文王陶正一职的遏父之子妫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妫满史称胡公满、妫陈公或陈胡公,成为胡氏与陈氏的得姓始祖。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从公元前1046年妫满受封起,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25世,起延续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 陈亡后,陈国公子陈完(陈厉公妫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吕姓为齐公,史称田氏代齐。 7.刘虞(代国) 代国,据传曾受过商汤的封姓。当贤能的文、武王缔造起强盛的周朝时,代,这个塞外的小国也随之繁荣昌盛起来。 代人畜牧业发达。特产骏马和猎犬驰名天下,白狐皮裘价值连城。随后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善种菽等作物。代人保存了不少原始社会的平等习俗,文化也比较发达。当时,诸侯杂处内地,迁徙为常,几度分分合合,唯“代国”保其国号不变。 古代国先于战国“七雄”称王,其活动地域,西北至河套的五原,南至晋中的定襄。后来,因受中原各国的发展和扩张的影响,古代国逐渐退缩到桑干河上游。公元前475年,代国亡。 8.刘璋(浚国)简体字浚国没搜到 繁体字荀国搜到了 荀国,也叫郇国,周代位于今山西省汾河流域的一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晋国分裂,荀国曾经参与讨伐曲沃 ,当时的曲沃伯正是后来的晋武公。后为晋武公所灭 。晋武公将其地赐封给大夫原黯,是为荀叔,又称荀黯。 9.韩遂(翟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后为周朝的诸侯国。传到春秋时期,翟国灭于晋国。 秦末时的翟国编辑 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秦岭以南的汉中,为遏制刘邦势力,将原秦朝三位降将封为王,统治关中地区,其中封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塞王,封董翳为翟王,其中董翳的翟国位于原秦朝的上郡(今陕西北部),都城为高奴(今陕西延安)。而后刘邦用韩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平定关中,翟国灭亡。董翳投奔项羽,在后来的成皋之战中兵败自刎。 10.王朗(郯国)郯国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国,在今山东郯城一带。由于历史资料匮乏,无法考证它具体的边界线,但从周边国家的范围和现在每个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资料来分析,大体的轮廓还是能够找出来的。疆域包括在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但是,一种说法认为,郯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北抵琅琊,南至长江,东临黄海,西接徐州,但是后来沦落了。春秋时期,郯国的周边国家是鄟国和祝其国。 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文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 郯城)建立侯国,称 炎国。周灭商后,周武王将其封给帝乙长子微子启,归附于宋国所辖制,并允许享爵位,子爵。 微子启派其裔孙子鸷管理炎地,成为宋国的附属国,后为楚所灭。 《汉书·地理志》载:“周 爵五等,而士三等: 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只能说明一个大致的概况,并没有详尽的考察说明。 因此关于 郯国的 历史存在疑问之处, 诸侯国的疆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攻伐征战,和王朝在封土上的赏罚,诸侯国的疆域是随时消长的。再者, 诸侯国的封土,在 夏商时期,疆域是不明确的,只是管辖了大概的面积和大体的户数,上门催收赋税而已,没有过多的 行政管理手段。周以后, 行政管理手段相对加强,但也是若有若无,这时疆域的概念已经存在,各国在重要的通道路口已经设置了关隘,派兵把守。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 越国灭亡郯国。 11.士燮 (巴国)形成:商周之际 据《辞源》:“巴国,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夏朝时(距今4100年~3600年)称为“巴方”,商朝时(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 西周(公元前11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重庆全境,北到陕南的汉水上游,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 发展: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巴国竭力扩张其势力范围,东渡汉水,与邓国相争,又同楚国缔结军事联盟,扫荡江汉小国,北进中原。 鼎盛:春秋战国 在此期间,巴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青铜器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制作水平也日臻成熟,地方特征鲜明突出。巴国文字和符号广泛流行,都城已发展成为地域性的经济增长中心和多种产业的生长点,具有组织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功能。 灭亡:前316年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巴国为秦国将领司马错所灭,巴王被虏。秦国在江州(今重庆)筑城,设置巴郡,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 12.曹操(魏国)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13.刘备(蜀汉) 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封建制国家。 蜀国由蜀部鱼凫氏建立第一个蜀国开始,经历了望帝杜宇建立的杜宇王朝,到蜀王杜芦(开明氏)瓦解,共十三位君王在位,存在七百二十九年。后人称作古蜀国。后人将这些居住在蜀地的人称为蜀山氏。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14.孙坚(吴国)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 15.袁绍 (宋国) 宋国(约公元前1039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 宋氏。共传三十四君,历七百五十三年。]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 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瓜分宋国领土。宋国从第一位国君微子启至最后一位国君宋康王,历经35君,时跨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长达754年。它的版图最大时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端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 16.袁术 (仲国) 搜仲国搜不到 搜人搜到了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 袁术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余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 ,但未受人承认。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激起民怨,后又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后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17.孔融(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齐国建立,齐国位于今山东省。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灭亡。 18.刘表 (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灭越国,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前209年,楚地起义军将领项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楚怀王”,重新建立楚国,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派人杀死楚怀王熊心。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兵败自杀,刘邦建立汉朝。 19.董卓 (周国) 西周国(前440年—前256年) 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国灭。 东周国(前367年—前249年) 东周国为西周国的兄弟国,是从周王室分裂出来的小国。其始封君为东周惠公。关於这位东周开国君主的身份、东周国分裂的原因存在不同说法。一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少子根,西国公的弟弟;二曰东周惠公是周威公的孙子,西国公的儿子。传统观点认为,东周惠公是周显王二年(前367年)周威公死后,被分封至巩国旧地的。椐《史记·周本纪》、《韩非子·内储说下篇》等文献,东周国实乃周威公死后,因兄弟不和,小儿子根在赵、韩二国的唆使下独立出来,于巩伯国旧地建国。东周国故都约在今河南巩义市孝义镇西的康北村一带。《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东周国灭亡。 20.公孙瓒 (燕国) 燕国,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于公元前7世纪灭掉蓟国,建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但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燕国燕山以南以农业为主,以北以牧业为主,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也空前繁荣起来。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公元前226年,秦攻占蓟城。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21.笮融(巢国) 有巢氏部落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而堪称第一的氏族部落,这个部落早期一直生息于巢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今巢湖市域是有巢氏氏族部落活动的中心地有巢氏部落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而堪称第一的氏族部落,这个部落早期一直生息于巢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今巢湖市域是有巢氏氏族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带。 ①尧、舜、禹时期——今巢湖市域为巢国(古国、方国) 有巢氏氏族先民们茹毛饮血,最早开发巢湖流域的渔、牧、农、商诸业,获得了迅速繁衍与兴旺壮大的先机,夏代之前便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方国——有巢国,简称“巢”国。随着氏族兴旺壮大而向四周扩展,主流趋势是沿长江北岸土肥水丰的平陆地带东西双向蔓延,并往大别山麓发展。其疆域广袤,大约包括今巢湖市(1区4县)、合肥市(城区和3县)、六安市(市城区和六安、寿县、舒城、霍山等县)和安庆市(桐城、枞阳等县)、滁州市(市城区、全椒、来安等县)南京市江北地区在内的方圆几千里的原野、水泽、山林。 带 ②夏、商时期——今巢湖市域为南巢(国) 夏王朝时期,地宜物丰的南巢,吸引着其它氏族部落(如皋陶氏后裔偃姓部落)从东方、北方不断徙入,作为土著氏族有巢氏热情友谊地欢迎外族并让出巢湖西方、西南方地域(今六安市六安县、舒城县一带)许以定居,便渐渐形成了以巢国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在巢湖流域、江淮之间广袤大地上生活、居息和垦植,中原人以地理方位称其为“南巢氏”,简称“南巢”。 成汤战败夏桀,夏桀逃往南巢,南巢以接纳夏桀为条件,与成汤成协议,南巢与商王朝分疆而治,和睦相处,几百年间无战事。 ③西周、春秋时期——今巢湖市域属于巢国 周代商而立,则多次遣师征讨并战胜了巢国,视巢国地大势强不便控制,遂将其地析分为巢、庐(庐,房屋,与巢同义)二国,因赐爵位不同,而分别被称为“巢伯国”、“庐子国”,庐国新都于今合肥城城区,巢国仍都于今巢城城区。 史入春秋,巢国疆域先后遭遇“群舒”(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在今舒城、庐江一带)、橐皋(今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及肥东县东部一带)等众小国的侵略和蚕食。楚、吴相继强盛,使得位处“吴头楚尾”的巢国,长期成为楚、吴二强国掠夺对象和交兵战场,时为楚属,时为吴属。历来注重经济建设,睦邻友朋而忽略军事的巢国,便在这种军国主义横行、列强称霸的恶劣环境中渐次衰微,直到被吴(前518年)灭亡。https://images.ali213.net/picfile/pic/2018/11/01/584_2018110163709440.jpg 22.司马懿(晋国) 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 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晋国后人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号为姓。现分布于山西、山东、四川等地。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因晋朝皇室姓司马,所以又称司马晋。晋朝又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晋(266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合称“两晋”,共154年。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为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23.张扬(中山国) 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24.张超(钟吾国) 钟吾国,是东周时期建立的诸侯国,爵位为春秋时期王侯五等级中的子爵。所以又称钟吾子国。范围大致包括今江苏省新沂市全域、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两地。国都是司吾城,位置在今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新宅村 公元前512年冬,吴王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钟吾国国小民贫,不堪一击,司吾城破,钟吾国旋即灭亡,辖地被并入吴国。 25.公孙度 (孤竹国) 孤竹国诞生于夏,是冀东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三千年前商代的北方大国--孤竹国 。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封墨氏为孤竹君。孤竹国从立国到灭亡存在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孤竹国的建立,标志着冀东文化已高度发达。孤竹先民是礼仪、文明之邦,距今约3600余年。 早期 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墨氏一支。商部族南下中原时,墨氏一支留在故土作为其后盾,源源不断将战略所需物资运抵中原,为商祖最终问鼎中原,“殷革夏命”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经济支持。考古发现,孤竹先民可能就是“红山”族人南下的贵族群体 中期 商代中叶,孤竹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物资转运贸易,多在其间进行。这个时期的孤竹国,无论文化经济都较发达,声名四海。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记载孤竹之事。 晚期 商末,孤竹国为西周分化。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国,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箕子东迁时,大部孤竹先民同往朝鲜。故,此时的“孤竹国”已名存实亡。孤竹国疆域,逐渐被新封赏方国压缩于燕南地区。随后,又析孤竹为令支,孤竹国属地再次缩小。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弗刂令支,斩孤竹而南归”,至此,“孤竹国”鲜见史书记载。 再往后的12个国都搜不到 1.一个帮派国 邓姜(大义帮) 2.一个单字国韩馥(涅国)【ps;只会搜到拂涅国故城】 3.三个个双字国张鲁(汉宁国)【ps;搜人搜到这么一段话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鲁为汉宁太守,继父祖之后传播五斗米教。刘璋杀张鲁之母,二人因此结仇,多次交战。 刘备攻益州时,刘璋向张鲁求援。 张鲁派马超前往,但马超投降刘备。 张鲁后见曹操自封魏王,想要自立为汉宁王,为谋士阎圃劝免。后曹操讨汉中,张鲁败,众人劝其烧粮仓,张鲁认为这是国家之物,未听从,为曹操所称赞。不久投降曹操,任镇南将军。 }】 4.张燕(黑山国)【ps;能搜到个黑山共和国】 5.贾龙(犍为国)【ps;搜到的是犍为属国 原属犍为郡南部都尉,东汉永初元年(107年)以为犍为属国都尉,别领二城:朱提、汉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定蜀,改犍为属国置,治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市)。属益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会泽县、宣威市以北(盐津县除外)和贵州省水城、威宁、赫章等县地。东晋改属宁州,以后辖境缩小。南朝齐改名南朱提郡。】 6.两个州国 马腾(凉州国)【ps;能搜到凉国】高干(并州国) 7.两个姓氏国王匡(王氏国)蔡瑁(蔡氏国)【PS;倒是能搜到蔡国】 8.黄天三国 何仪 龚都 黄邵【搜到的只会是人物历史】
页:
[1]